【发明授权】202010979740.X 一种公路面边侧无残料压面装置及方法

【发明授权】202010979740.X 一种公路面边侧无残料压面装置及方法

申请/专利权人:

赵立;

申请日:2020-09-17

发明/设计人:张有根;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代理机构:安徽思尔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公开(公告)号:CN112176827B

代理人:王春丽;

主分类号:E01C19/22(20060101)

地址: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南二环与丰州路交汇处西南角金游城S1号楼1316室

分类号:E01C19/22(20060101)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查看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

2022.02.11#授权   2022.02.01#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2021.01.22#实质审查的生效   2021.01.05#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的一种公路面边侧无残料压面装置及方法,包括,钢轮组件,所述钢轮本体两端固定连接有凸壳,所述凸壳顶部设有油缸;边侧压面组件,包括呈倾斜状活动贯穿于竖框内腔的压杆以及与竖框内腔滑动连接的移动框,所述压杆的端部铰接压面板,所述压面板一端与导向板通过弧形块活动连接;珠球调节组件,所述珠球调节组件设有竖框内腔且与压杆连接;齿板调节组件,所述齿板调节组件与珠球调节组件连接;本发明通过压面板与路面边侧的斜面紧密贴合,配合钢轮对沥青料无残料侧漏压实作业,避免了路面边侧因无阻挡或结构强度不高而导致侧塌的问题,提高了路面边侧在压面作业时的结构强度,延长了路面建成后的使用寿命。

主权项:1.一种公路面边侧无残料压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钢轮组件(100),包括钢轮本体(101),所述钢轮本体(101)两端固定连接有凸壳(102),所述凸壳(102)顶部设有油缸(103),且所述凸壳(102)内腔竖直活动设置有与油缸(103)输出端连接的竖框(104),所述竖框(104)左侧固定连接表面开设有滑槽的导向板(105);/n边侧压面组件(200),包括呈倾斜状活动贯穿于竖框(104)内腔的压杆(201)以及与竖框(104)内腔滑动连接的移动框(204),所述压杆(201)的端部贯穿竖框(104)和移动框(204)并铰接压面板(202),所述压面板(202)一端与导向板(105)通过弧形块(203)活动连接;/n珠球调节组件(300)包括设于竖框(104)内腔的弯腰型空腔(301),所述压杆(201)贯穿弯腰型空腔(301)设置,所述弯腰型空腔(301)内设有若干紧密排列的钢珠球(302),且所述弯腰型空腔(301)底部开设有弧形槽(303),所述压杆(201)外壁设有被夹持于相邻两个钢珠球(302)之间的凸块,所述弧形槽(303)下方设有拨球支架(304),所述拨球支架(304)的支杆伸入弧形槽(303)内;/n齿板调节组件(400),所述齿板调节组件(400)与珠球调节组件(300)连接,且所述齿板调节组件(400)包括设于竖框(104)内腔的传动箱(401);/n所述拨球支架(304)一侧通过联动轴与驱动盘(305)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盘(305)偏心外盘面铰接有联动杆(306)一端,所述联动杆(306)另一端伸入传动箱(401)内腔;/n所述传动箱(401)底部设有电动推杆(402),且所述传动箱(401)内腔设有传动齿轮(403),所述传动齿轮(403)被夹持于两个电动伸缩轴(408)之间,且所述传动齿轮(403)一侧设有与其啮合连接的右齿轮(406),所述右齿轮(406)与齿条板(205)啮合传动连接,所述齿条板(205)竖直设于竖框(104)内腔且其顶端与移动框(204)固定连接。/n


【发明授权】202210823039.8 一种智能机器人结构部件测试设备

【发明授权】202210823039.8 一种智能机器人结构部件测试设备

申请/专利权人:

合肥泷睿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日:2022-07-14

发明/设计人:戚传龙;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代理机构:安徽思尔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公开(公告)号:CN114894130B

代理人:闫啸;

主分类号:G01B13/02

地址: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黄山路602号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A309、311室

分类号:G01B13/0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查看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

2022.10.21#授权   2022.08.30#实质审查的生效   2022.08.12#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机器人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机器人结构部件测试设备,包括第一机体,第一机体上设有第一测量单元,第一测量单元包括第一缸体,第一缸体的内部设有第一缸室,第一缸室的内部设有第一活塞,第一缸室的内部填充可压缩流体,第一缸室上开设有测量口,测量口上设有第一压力测量单元,第一压力测量单元用于测量第一缸室的内部的可压缩流体的压力;第一机体的中心设有第一轴,第一缸体与第一机体滑动连接,第一轴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缸体沿第一轴的径向移动的第一传动机构;第一机体的右侧设有夹持机构;本发明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的方式能够快速准确的判断结构部件是否符合标准。

主权项:1.一种智能机器人结构部件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体,第一机体上设有第一测量单元,第一测量单元包括第一缸体,第一缸体的内部设有第一缸室,第一缸室的内部设有第一活塞,第一缸室的内部填充可压缩流体,第一缸室上开设有测量口,测量口上设有第一压力测量单元,第一压力测量单元用于测量第一缸室的内部的可压缩流体的压力;/n第一机体的中心设有第一轴,第一缸体与第一机体滑动连接,第一轴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缸体沿第一轴的径向移动的第一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拐臂,拐臂与第一轴固定连接,拐臂与第二轴转动连接,第二轴与第一轴相互平行,第二轴与第一块转动连接,第一块通过铰接杆与第一缸体铰接;第一活塞的内端连接第一测量杆,第一测量杆滑动连接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与第一轴平行设置,第一滑杆连接第一测量头;/n第一机体的右侧设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夹具以及连接夹具的第三轴,第三轴与第一轴同轴设置,第三轴与第二机体转动连接,第二机体的底部连接用于驱动其沿第三轴的轴向移动的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第三轴连接用于驱动其自转的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第三轴或夹具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一轴的连接机构;/n夹具夹持结构部件,然后第一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机体整体向左移动,结构部件插入第一机体内,第三轴或夹具与第一轴连接,第一旋转动力源驱动第三轴转动;/n第一测量头沿沟槽移动的轨迹是一个凸轮的轮廓,第一测量头移动到最靠近第一轴的位置时,第一缸体移动到最靠近第一轴的位置,第一测量头移动到最远离第一轴的位置时,第一缸体移动到最远离第一轴的位置;/n第一缸体的行程小于第一测量头的行程。/n



【发明授权】202210959939.5 一种飞行器雷电防护系统配件自动化加工设备


【发明授权】202210959939.5 一种飞行器雷电防护系统配件自动化加工设备

申请/专利权人:

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2-08-11

发明/设计人:段泽民;司晓亮;张家俊;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代理机构:安徽思尔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公开(公告)号:CN115041973B

代理人:贾凤仪;

主分类号:B23P23/06

地址: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科学院路105号

分类号:B23P23/06;B21D35/00;B21D22/02;B21D37/1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查看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

2022.10.25#授权   2022.09.30#实质审查的生效   2022.09.13#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金属配件组合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飞行器雷电防护系统配件自动化加工设备,包括机箱,机箱上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转盘,转盘上布置有模具,机箱上装有进料装置、冲压装置、焊接装置和出料装置,进料装置、冲压装置、焊接装置和出料装置围绕转盘的中轴线间隔分布,模具和各装置对应布置,转盘用于带动模具依次转动到和各装置对应的位置,机箱上装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模具的姿态,实现配合各装置,本发明提出的加工设备能够实现对配件进行自动化、连续化的进料、冲压、冲剪、弯折、焊接和出料的加工处理,加工效率高,满足了现在的使用要求。

主权项:1.一种飞行器雷电防护系统配件自动化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00),机箱(100)上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转盘(300),转盘(300)上布置有模具(200),机箱(100)上装有进料装置(110)、冲压装置、焊接装置(150)和出料装置(160),进料装置(110)、冲压装置、焊接装置(150)和出料装置(160)围绕转盘(300)的中轴线间隔分布,模具(200)和各装置对应布置,转盘(300)用于带动模具(200)依次转动到和各装置对应的位置,机箱(100)上装有调节装置(400),调节装置(400)用于调节模具(200)的姿态,实现配合各装置;/n冲压装置包括冲压机构(120)、冲剪机构(130)和弯折机构(140),进料装置(110)、冲压机构(120)、冲剪机构(130)、弯折机构(140)、焊接装置(150)和出料装置(160)围绕转盘(300)的中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模具(200)设置有六组,模具(200)围绕转盘(300)的中轴线也呈圆周阵列分布,冲压机构(120)用于将模具(200)中的圆片冲压成型,冲剪机构(130)用于将模具(200)中零件底面冲剪成型,弯折机构(140)用于将模具(200)中零件冲剪成型的连接部向下弯折九十度;/n模具(200)和转盘(300)上下间隔分布,模具(200)由A模具(210)和B模具(220)组成,A模具(210)和B模具(220)上具有结构一致的型腔;/n将A模具(210)和B模具(220)处于正面朝上,二者水平布置,并且二者高度一致,呈相邻状态分布时,记为第一工作状态模具;/n将A模具(210)正面朝下,B模具(220)处于正面朝上,二者水平布置,并且B模具(220)处于A模具(210)正上方,A模具(210)中零件与B模具(220)中零件处于对应贴靠状态时,记为第二工作状态模具;/n调节装置(400)用于调节第一工作状态模具和第二工作状态模具相互切换,第一状态模具用于配合进料装置(110)和冲压装置,第二工作状态模具用于配合焊接装置(150)和出料装置(160)。/n


【发明授权】202111678533.1 一种智能温控的甘薯片油炸装置


【发明授权】202111678533.1 一种智能温控的甘薯片油炸装置

申请/专利权人:

连城县福农食品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1-12-31

发明/设计人:罗义;李俊坤;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代理机构:安徽思尔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公开(公告)号:CN114287452B

代理人:王春丽;

主分类号:A21B5/08

地址:366200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莲峰镇江坊村红心食品加工园区Y7地块西块

分类号:A21B5/08;A21B3/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查看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

2022.08.09#授权   2022.04.26#实质审查的生效   2022.04.08#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温控的甘薯片油炸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设有安装座,筒体的内部设有多个以筒体的轴线为中心均匀环形阵列分布的输送单元,输送单元上固定设有料筐;筒体的中心设有油槽,输送单元前端的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从动锥齿轮,输送单元前端的输送座上设有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的第一主动锥齿轮,第一主动锥齿轮固定设置于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与输送座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上还设有第一从动齿轮;本发明通过输送单元带动料筐通过多个喷头形成的油温区进行温度可控的油炸,并且实现了物料的连续油炸加工。

主权项:1.一种智能温控的甘薯片油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设有安装座,筒体的内部设有多个以筒体的轴线为中心均匀环形阵列分布的输送单元,输送单元包括输送座和输送链条,输送链条套设于两个输送链轮上,输送链轮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输送座,输送链条两端的输送座分别连接一个环形座,环形座与筒体的内壁之间设有轴承;/n输送链条的链节上固定设有料筐,料筐的开口朝向输送链条远离输送链轮的一侧;筒体的中心设有油槽,油槽连接安装座,油槽的顶部设有开口,油槽上方的筒体上设有多个喷头,喷头沿筒体的轴向分布,喷头连接供油管,用于喷出油液到下方的料筐内;筒体的后端设有连通油槽的出油口,出油口连接回油管道;/n筒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n输送单元前端的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从动锥齿轮,输送单元前端的输送座上设有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的第一主动锥齿轮,第一主动锥齿轮固定设置于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与输送座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上还设有第一从动齿轮;多个输送单元的第一从动齿轮与同一个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第一主动齿轮设置于主轴上,主轴与筒体前端的安装座转动连接,并且主轴的前端连接第一旋转动力源的输出端;/n环形座连接用于驱动其绕筒体的轴线旋转的第二旋转动力源。/n


【发明授权】202210560049.7 一种酶传感器部件抛光设备


【发明授权】202210560049.7 一种酶传感器部件抛光设备

申请/专利权人:

徐州亚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2-05-23

发明/设计人:段博;张文池;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代理机构:安徽思尔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公开(公告)号:CN114633197B

代理人:詹朝;

主分类号:B24B29/02

地址:221400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无锡-新沂工业园医疗装备产业园5#楼二三四层

分类号:B24B29/02;B24B41/00;B24B41/06;B24B47/2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查看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

2022.08.02#授权   2022.07.05#实质审查的生效   2022.06.17#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酶传感器部件抛光设备。该酶传感器部件抛光设备,包括外壳体、连接在外壳体中部位置的固定支撑平台、连接在固定支撑平台上端的下料机构和抛光机构、连接在固定支撑平台和外壳体之间的循环输送机构以及连接在循环输送机构上的若干个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内设有往复移动机构以及连接在往复移动机构输出端上的移动式夹持机构;该酶传感器部件抛光设备,自动化可循环间歇式输送待加工件至抛光机构处进行抛光,抛光机构可以调节抛光件和待加工件之间的距离,适用于加工不同形状的待加工件,同时在卸出加工件时,可将限位机构中留存的抛光碎屑进行清理,防止碎屑在限位机构中堆积而影响后续工件的加工。

主权项:1.一种酶传感器部件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连接在外壳体(1)中部位置的固定支撑平台(2)、连接在固定支撑平台(2)上端的下料机构(3)和抛光机构(4)、连接在固定支撑平台(2)和外壳体(1)之间的循环输送机构(5)以及连接在循环输送机构(5)上的若干个限位机构(6),所述限位机构(6)内设有往复移动机构以及连接在往复移动机构输出端上的移动式夹持机构(608);/n所述循环输送机构(5)用于驱动若干个限位机构(6)间歇式圆周转动并使其依次经过下料机构(3)和抛光机构(4)的正下方,当限位机构(6)转动至下料机构(3)的正下方时,下料机构(3)向限位机构(6)中输入待加工件;/n当限位机构(6)移动至抛光机构(4)的正下方时,所述往复移动机构驱动移动式夹持机构(608)向抛光机构(4)处进行往复式移动,移动式夹持机构(608)夹持待加工件跟随往复移动机构同向移动,移动过程中抛光机构(4)对待加工件表面进行抛光过程;/n当限位机构(6)经过抛光机构(4)且处于抛光机构(4)和下料机构(3)之间时,所述往复移动机构驱动移动式夹持机构(608)将待加工件顶出限位机构(6);/n所述循环输送机构(5)包括活动连接在外壳体(1)底端中部位置的转筒(501)、设于转筒(501)和固定支撑平台(2)之间的若干个第二支架(503)、连接在第二支架(503)上的第四电机(504)、连接在第四电机(504)输出轴端的传动齿轮(505)、连接在转筒(501)内壁靠近下端位置处的环形齿轮(506)以及连接在转筒(501)外壁靠近上端位置处的支撑环板(502),传动齿轮(505)和环形齿轮(506)相互啮合,若干个所述限位机构(6)均匀分布在支撑环板(502)上;/n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连接在支撑环板(502)上端的第二套筒(601)以及连接在支撑环板(502)下端的密封套筒(602),所述第二套筒(601)内设有第一穿孔(6010)、第二穿孔(6011)以及设于第一穿孔(6010)和第二穿孔(6011)之间的圆台穿孔(6012),往复移动机构设于密封套筒(602)内且其输出端贯穿支撑环板(502)并延伸至第二穿孔(6011)内,移动式夹持机构(608)活动连接在往复移动机构的输出端上。/n


【发明授权】202210180675.3 一种消除油箱雷电B区引燃源的防护设计方法


【发明授权】202210180675.3 一种消除油箱雷电B区引燃源的防护设计方法

申请/专利权人:

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日:2022-02-26

发明/设计人:段泽民;司晓亮;宋志敏;李小二;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代理机构:安徽思尔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公开(公告)号:CN114229030B

代理人:陈伟荣;

主分类号:B64F5/00

地址: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科学院路105号

分类号:B64F5/00;B64F5/60;B64D45/02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查看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

2022.05.06#授权   2022.04.12#实质审查的生效   2022.03.25#公开   

摘要本发明涉及飞机防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消除油箱雷电B区引燃源的防护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通过雷电场模拟装置进行雷电模拟试验,确定B区的副油箱在遭遇雷击时的雷电附着位置和接地点位置;步骤S2,采用测量的方式获得副油箱从雷电注入点至接地位置点的结构阻抗Z;步骤S3,按照雷电标准最大幅值I乘以副油箱结构阻抗Z,得到副油箱在最严重雷击时的电压升为V;步骤S4,在副油箱表面依次铺设绝缘层和金属防护网,绝缘层的耐压值超过V;本发明通过雷电模拟试验获得准确的雷电附着位置,所计算的结构阻抗等参数准确,能够合理的设计油箱防雷,并且有效减小设计偏差。

主权项:1.一种消除油箱雷电B区引燃源的防护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通过雷电场模拟装置进行雷电模拟试验,确定B区的副油箱在遭遇雷击时的雷电附着位置和接地点位置;/n步骤S2,采用测量的方式获得副油箱从雷电注入点至接地位置点的结构阻抗Z;/n步骤S3,按照雷电标准最大幅值I乘以副油箱结构阻抗Z,得到副油箱在最严重雷击时的电压升为V;/n步骤S4,在副油箱表面依次铺设绝缘层和金属防护网,绝缘层的耐压值超过V;/n步骤S1中的雷电场模拟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转盘,转盘通过主轴连接支架,转盘与主轴转动连接,转盘连接用于驱动其自转的第一旋转动力源;/n转盘的外周设有多个均匀环形阵列分布的导线固定端,导线绕过导线固定端时被导线固定端固定;两个转盘之间设有一个试验平台,试验平台两端连接转盘,试验平台上设置副油箱;/n试验平台的上方设有导线布置机构,导线布置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沿转盘的轴向设置的滑轨,该滑轨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滑台沿转盘的轴向移动的第一直线驱动机构;/n滑台上设有摆杆,摆杆通过摆杆轴与滑台转动连接,摆杆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安装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位于安装座的前后两侧;摆杆远离摆杆轴的一端设有用于穿过导线的穿线孔;/n摆杆轴连接复位机构,该复位机构能够在第一齿轮脱离第一齿条或第二齿轮脱离第二齿条时带动摆杆转动至竖直向上的位置;/n安装座上设有沿转盘的轴向设置的条形通槽,条形通槽的下方的安装座上设有导线连接器,导线连接器与导线可拆卸式的连接;/n安装座连接升降座,升降座连接用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二直线驱动机构;/n安装座的上方的支架上设有放电固定端,放电固定端位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的位置;/n导线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为放电端,输入端连接冲击电压发生器;/n步骤S1中,首先通过雷电场模拟装置布置导线,并将导线的放电端设置到副油箱的上方,然后开启冲击电压发生器,模拟雷电先导对副油箱放电的情形。/n